收藏者簡介

蔡樹育夫妻于民國七十二年,在花蓮鹽寮10號橋海邊找尋漂流木作木彫素材,巧遇海水沖蝕之硬砂岩雲母石及玫瑰石,見小小的石頭所呈現之色澤質感俱佳,內心深感欣喜,爾後繼續尋覓玫瑰石及硬砂岩,先觀察雅石紋路顯現之自然感,再配以木座收藏。鄰居楊國慶先生請我配木座,啟發日後替人配木座的機會,收購蒐藏更多收藏石。因所蒐購之石產地全部出於花蓮縣境內,故此專輯以洄瀾美石命名。目前所收藏之玫瑰石,大多俱有質感、色澤、景圖三合一的級數,況且人云:「石賞樂此不疲,石玩不亦悅乎」,與石友分享收藏,實乃人生精神上一大享受也。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llectorIn 1983, while
「玫瑰石文化館」展覽

展覽日期:至98年3月31日止 展覽時間:每日上午9時至晚上9時 展覽地點:花蓮市進豐街115號(舊營區) ↓ 花蓮 / 玫瑰石 蔡樹育 藏 ↓ 由大陸師父精工雕刻的玫瑰石-海底世界,栩栩如生
中華民國藝石協會 九十七年度會員展

清明上河景色優 花蓮 / 玫瑰石 72x31x14 蔡樹育 藏 展覽日期:97年11月30日至97年12月28日 展覽時間:每日上午9時至晚上9時 開幕典禮:97年11月30日上午10時10分 開幕茶會:97年11月30日上午11時50分 閉 幕:97年12月28日中午12:00 展覽地點:花蓮市進豐街115號(舊營區) 指導單位:花蓮市公所 市長 蔡啟塔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藝石協會 理事長 蔡樹育 協辦單位:花蓮縣台南同鄉會 理事長 蔡樹育 ↑ 雙龍搶珠 玫瑰石雕刻 15x13x9 蔡樹育
玫瑰石底座製造的完整過程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小學--2004網界博覽會 專題研究 [ 訪問雅石座台的行家.蔡樹育叔叔 ] [ 921030 訪問紀錄 ]│[ 座台製作過程說明 ] 圖片來源: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小學--2004網界博覽會 專題研
2007年「蔡樹育玫瑰石典藏展」

2007年「蔡樹育玫瑰石典藏展」千呼萬喚,終於破繭而出。玫瑰石典藏館集多年頂級又亮眼的國寶石,將呈現於花蓮縣文化局石雕博物館第一企劃展示室。 這次將展出各種色澤、質感的玫瑰石珍藏品,內容琳瑯滿目、山水圖景美不勝收。 敬邀蒞臨參觀,以免向隅。 展覽時間: 96 年1月6日至3月31日止 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止 展覽地點:花蓮縣文化局 石雕博物館 第一企劃展示室(花蓮市文復路6號電話:03-8227121) 經歷:1953年生,專精檯座製作,從接觸至蒐藏玫瑰石約20年,舉辦過十場藝石、圖案石、玫瑰石展覽。 現職: 中華民國藝石協會 理事長 花蓮縣玫瑰石協會創會 副理事長 玫瑰石典藏館
2006 花蓮玫瑰石藝術季 [95年7月-10月]

主辦單位:花蓮縣文化局 局長:吳淑姿承辦單位:花蓮縣玫瑰石協會 理事長:游美雲展覽地點:花蓮縣文化局 石雕博物館 花蓮市文復路6號(電話:03-8227121)展覽時間:95年7月8日至95年10月1日止(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開幕茶會:95年7月8日(星期六)上午10時10分附註:玫瑰石義賣現場於石雕博物館大門右側 花蓮玫塊石世界花蓮玫瑰石藝術季將於九十五年七月八日正式開展,展期約三個月,展覽地點在花蓮縣文化局石雕博物館,今年為配合玫瑰石特展,場外另辦一場義賣活動,由本會會員提供玫瑰石義賣,義賣所得全數捐給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花蓮縣玫瑰石協會,歷經多次展覽,以漸進推動
花蓮玫瑰石協會 第一屆創會展 [94年7月-8月]

台灣國寶石 花蓮玫瑰石藝術季 展覽地點:花蓮縣文化局 石雕博物館 花蓮市文復路6號 電話:(03)822-7121 展覽時間:94年7月15日至94年8月15日止 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 開幕茶會:94年7月16日(星期六) 上午10點 花蓮地區玫瑰石蒐藏家蔡樹育、黃國賓、馬德良、謝富源有感於要推廣玫瑰石,需有一合法立案協會。首先於民國九十二年九月初成立花蓮縣玫瑰石聯誼會。十月五日配合文化局國際石雕展在石雕博物館舉辦四位聯展,展出107件玫瑰原石。經過半年多籌備招募會員同好石友26位會員,又於九十三年八月二十日展出二個月的籌備會展。並於十一月七日正式成立「花蓮縣玫瑰石協會」,本會創立之
線上新聞-人間福報96.01.05

來源:http://www.merit-times.com.tw/list.asp?unid=36395 日期:2007/1/5 蔡樹育 展典藏玫瑰石 二○○七年蔡樹育玫瑰石典藏展,六日至三月三十一日,在花蓮縣石雕博物館舉行。 蔡樹育接觸蒐藏玫瑰石約二十年,前後舉辦過十場藝石圖案石、玫瑰石展覽。花蓮玫瑰石是全國特有的石種,其色澤艷麗動人質地緻密如寶石,特殊的地質條件造就全世界最為瑰麗的玫瑰石。產於花蓮三棧溪、木瓜溪、立霧溪等三條河流的河床及出海口附近海岸。
淺談台灣玫瑰石

摘自:洄瀾美石精選專輯 撰文:台灣省立博物館地學組研究員-劉寅 台灣花東地區以出產岩石礦物而聞名,例如玫瑰石、台灣藍寶、矽孔雀石、台灣玉、大理石、蛇紋石等,都是花東地區著名的礦產。在這許多礦石中,以花蓮出產的玫瑰石最受人們喜愛,因為玫瑰石的質地緻密,硬度在5.5-6.5之間,色澤也艷麗,既可琢磨成佩帶的飾物;亦可作為文案檯架上的擺飾。尤其是經過河流搬運過的大塊原石,只需稍加拋光,不僅色澤亮麗、圖案奇特,那渾然天成的造型,更不是其他礦石所能比擬。因此,在眾多的礦石中,玫瑰石最能獲得國人青睞。在花蓮地區,玫瑰石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塊寶。花蓮有幸能為玫瑰石的產地,是受到特殊的地埋環境所賜,因為台灣位於亞洲大陸東緣的大陸棚上,界臨北太平洋的西緣。其地質基礎,正當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碰撞帶上。在這一帶的海域,本來是沒有台灣島的,因為兩大板塊的碰撞,產生強烈的擠壓,以致發生了不斷的造山運動,使海底的地塊和沉積物逐漸抬升露出海面,才形成了台灣島。就在兩大板塊碰撞、擠壓的活動過程中,海底的岩層和沉積物亦隨之發生變質作用。玫瑰石就是經過這樣的變質過程而成的礦石。 玫瑰石屬於矽酸鹽類礦物,是多種礦物的集合體。其中以含錳的礦物群為主體,在含錳的礦物群中又以薔薇輝石(Rhodonite)為主,所以玫瑰石在礦物學上是稱為薔薇輝石。民間稱之為玫瑰石,是因為薔薇輝石的顏色呈玫瑰紅色的緣故。 玫瑰石的岩體內除具有玫瑰紅色的薔薇輝石外,還間夾了黃褐色和灰白色的錳輝礦、粉紅色的菱錳礦、黑色的軟錳礦,以及其他石英、白雲石等礦物。這許多礦物經地殼運動變質為色澤亮麗、圖景美觀的玫瑰石後,便成為人人喜愛和蒐藏的寶石了。政府對玫瑰石亦很重視,已將之列為寶石類礦種。 玫瑰石是集多種礦物而成的礦石,因在岩體內所含名種礦物成份的比例和元素發生換置的情況以及受氧化的程度皆不相同,所以各地出產的玫瑰石,其色澤和圖案也不盡相同,而且有很大的差異。但在同一產地的玫瑰石大致都有其共同性。世界上出產玫瑰石的地方遍及各洲,像美國、巴西、俄國、瑞典、澳洲、南非和我國大陸等都有玫瑰石礦床的分佈,但是出產的玫瑰石,無論是色澤和圖案,都比不上台灣產的玫瑰石來得美觀,所以欣賞玫瑰石的朋友們最喜愛的是台灣的玫瑰石。 台灣玫瑰石的產地多分佈在中央山脈山區;奇萊主山、立霧主山等之東側;中橫公路東段沿線亦有玫瑰石礦脈的出露;陶塞溪、瓦黑爾溪、慈恩溪等河床均有零星的轉石分佈。不過,玩石朋友所樂意蒐藏的玫瑰石,多是撿獲於三棧溪、木瓜溪和立霧溪三條河流的河床及其出海口的附近海岸。因為這三條河流出產的玫瑰石,無論是在顏色、光澤、紋路和圖景等方面均非常瑰麗突出,而且也各具特色。因此玩石界便以玫瑰石的產地將台灣玫瑰石分為三大類: 1、三棧溪玫瑰石:以深淺相間的玫瑰紅色為主,顏色艷麗鮮明,但少有變化。 2、木瓜溪玫瑰石:以圖景取勝,粉紅色間夾黑色斑紋構成之圖景,具有明暗度及層次,似國畫山水,極具變化。 3、立霧溪玫瑰石:多為塊狀紅褐色與黑色相間交錯的圖案,雖具變化,但不夠亮麗。 除以上三大類主要類別以外,在其他地區也會有零星玫瑰石的出產,不過產量很少,其圖案和紋路也無一定的特色,大都為粉紅色和棕色及雜夾黑色,少有精品。 由上述可知台灣玫瑰石的產地是集中在花蓮地區,如果說花蓮是玫瑰石的故鄉應不為過。早期花蓮的玫瑰石產量是相當可觀的,後來因為島內玩石的朋友逐年增加,結伴入山採集玫瑰石的人愈來愈多,以致石源日漸枯竭。過去遊客在河床偶爾還可撿到玫瑰石,現在幾乎已被採集殆盡,即使專業採石者也難以見到玫瑰石了。據說在溪流源頭的深山,還可見到玫瑰石的露頭,但是交通不通,人跡罕至,根本無法採集。時至今日,雖然在玫瑰石的故鄉,亦一石難尋了。 歷年來花蓮出產的玫瑰石很多,都被玩石者收購珍藏。玩石的朋友獲得玫瑰石後,很少再割愛讓人。但是他們亦樂意提供同好共賞,有適當機會就舉辦展覽或出版專書。近聞花蓮玫瑰石收藏家蔡樹育先生,準備將其多年來收藏的珍品,以原貌套印成專輯供同好欣賞,實屬玩石界的盛事,尤其遠道的朋友而言,雖不能一睹原石風貌,但捧讀專輯,亦可賞心悅目了。 Brief
石美情更美

摘自:洄瀾美石精選專輯 撰文:花蓮縣石藝文化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 田福金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但由於歷代內亂頻繁,民不聊生,因此,一些優質藝術文化,保留不易;如書畫、盆景、石藝等等,都先後流傳到日本,而在日本發揚光大,實在是一件令人婉惜的事。台灣近二、三十年來工商發達、民生富裕,加上本土意識逐漸抬頭,激發了人們對傳統固有文化的愛護;政府有關單位為推動社區文化,也經常規劃系列活動,與地方社團協力舉辦藝文活動,使得傳統文化展現豐富的生命力,而更深植人心。花蓮的賞石藝術,因佔有天時地利人和之便,所以發展得很早;日據時代即有人在溪畔或河床上撿石作樂。民國五十七年,花蓮成立了全省第一個石藝團體:花蓮縣奇石聯誼會,自此之後,賞石人口日增。民國七十八年,金瓜石被發現,全省愛石人士,蜂擁至花蓮買石或撿石,更造成花蓮賞石的熱潮。 科技日益進步,網路時代正加速來臨。新科技雖然能帶給人們更方便的生活,卻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日漸疏離,少了彼此之間的互動,屆時將會是個無情無趣的世界。因此現代教育刻不容緩的工作,除了要教導人們如何學習新科技之外,更要教導人們相處之道。個人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首重媒介,媒介是感情的催化劑,而石頭則是交友的最佳媒介。藉賞玩石頭,不僅可交到許多新朋友,彼此以石為師,以石會友,共同體會生命的真意義,更可淨化人心,促進社會的安定和諧。石藝文化的推廣,是必須永續耕耘,才能開花結果。蔡樹育先生,本著愛護本土文化的情懷,不辭辛勞與代價,費時十年,蒐集了一百多顆玫瑰石,編印成冊,藉以流傳後世。相信在他默默的努力推動下,花蓮的石藝,必能開創出光輝燦爛的史頁。
吉色天成

摘自:洄瀾美石精選專輯 撰文:花蓮縣永安石友會理事長 林春生 花蓮流行著這麼一句話:「沒到花蓮的人,想到花蓮;來到花蓮的人,不想離開花蓮;離開花蓮的人,想再到花蓮。」花蓮之所以那麼讓人留戀,主要是因其有遠近馳名的秀麗景觀和濃厚的人情味。除此之外不可否認的,花蓮的石頭,其實也是吸引觀光客的重要因素。台灣是個美麗的島嶼,在幾千萬年前,歷經多次造山運動的擠壓,浮出海面。花蓮雖然位於開發較遲的東部,但其擁有得天獨厚的地形:狹長的海岸,且又多山、多河流;更由於特殊的地質,所以孕育出許多美麗的石頭,而在種類繁多的石頭中,又以玫瑰石最受人喜愛。花蓮的玫瑰石,早在三、四十年前,即被愛石者發現,因其有如玫瑰
玫瑰石

摘自:洄瀾美石精選專輯 撰文:花蓮縣奇石協會 常務理事 鄭訓生 花蓮-係全省唯一出產玫瑰石的地方,又因其特殊的地質條件,造就了全世界最為瑰麗的玫瑰石,不但深受國內外人士的喜愛,更為人們爭相蒐藏的瑰寶,茲就玫瑰石的成因、成份及物理性質等,略作說明。玫瑰石係由原生富錳的深海沈積物或海底錳核,經造山運動之區域變質作用後,產生以薔薇輝石為主的岩石,然後再經過退化變質作用所形成次生之菱錳礦、白雲石、方解岩石、綠泥石、石榴子石、石英...等,進而取代或充填於薔薇輝石中,另碳酸錳(菱錳礦)經過氧化作用後,則產生黑色氧化錳(黑錳礦、軟錳礦、褐錳礦等)賦存於薔薇輝石中。玫瑰石,學名:薔薇輝石,晶系:三斜晶系,屬矽酸鹽類輝石群,化學成分為矽酸錳(MnSiO3),摩氏硬度為5.5-6.5,比重為3.4-3.7。玫瑰石成結晶者少見,一般多呈緻密或細粒瑰狀,並呈半透明至透明狀,又因其含有多種不同的礦物,加上氧化作用,因而產生豐富的色彩(淡紅、粉紅、玫瑰紅、棕色、褐色、黑色、灰色等),並呈現變化多端的景緻,此乃深受人們喜愛著迷的原因。玫瑰石的美有目共睹,對於玫瑰石的賞玩更是一門學問,加上玫瑰石的產量有限,是以爾後有賴有心人士的典藏(保存)與推廣賞玩的藝術是也。
星期六下午~星期日,預約參觀指教!
網誌記錄
-
▼
2012
(32)
-
▼
9月
(28)
- 收藏者簡介
- 「玫瑰石文化館」展覽
- 中華民國藝石協會 九十七年度會員展
- 2008年1/1~3/31 玫瑰石參展
- 960109-聯合晚報
- 960106-中華日報
- 960105-民眾日報
- 960106-中國時報
- 960106-聯統日報
- 960106-聯合報
- 960106-更生日報
- 蔡樹育 珍藏極品玫瑰石 [更生日報-95.10.22]
- 玫瑰石底座製造的完整過程
- 玫瑰石典藏館-館藏光碟
- 洄瀾美石精選專輯
- 花蓮玫瑰石介紹-用心看台灣
- 求石若渴- 心.石展、2007年蔡樹育玫瑰石典藏展--2007.01.06 開幕剪綵儀式及茶會
- 2007年蔡樹育玫瑰石典藏展-展覽會場
- 2007年「蔡樹育玫瑰石典藏展」
- 2006 花蓮玫瑰石藝術季 [95年7月-10月]
- 花蓮玫瑰石協會 第一屆創會展 [94年7月-8月]
- 線上新聞-人間福報96.01.05
- 手持尖刀 挑戰古今雕刻藝品 [中國時報-80.9.8]
- 玫瑰石典藏珍品--玫瑰石展示站
- 淺談台灣玫瑰石
- 石美情更美
- 吉色天成
- 玫瑰石
-
▼
9月
(28)